近期,浙江高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許惠春來到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專題調研嘉興法院首創的數字化智能物證管理模式并予以充分肯定,認為該模式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法院的物證管理難題,可以在全省法院試點推廣。浙江高院知產庭庭長蔣中東、嘉興中院院長姚海濤、副院長章伯凌等陪同。
在審判法庭,許惠春現場觀摩物證數字化管理演示。只見工作人員在電腦上打開嘉興中院自主研發的"E嘉"區塊鏈物證管理平臺,拿起“3D+AI”物證手持掃描儀對著演示用的玩偶360度掃描,幾秒鐘后,玩偶的3D全貌就在顯示屏中生動展現。
“平臺應用結構光技術、激光探測技術、三維視覺算法記錄物證外形全貌,實現秒級數據采集,毫米級尺寸精確計量,實現物證數據完全三維采集的目標,并最終通過高精度模型重構,呈現最直觀的VR高清展示模型?!?/strong> 工作人員現場講解平臺的運行原理和底層技術支持。
近年來,知識產權案件逐年增長。相較于普通民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特別是侵犯專利權、商標權等案件,往往會有大量實物證據,經年累月,很容易導致物證倉庫“物滿為患”。為此,嘉興中院自主研發"E嘉"區塊鏈物證管理平臺,首創數字化智能物證管理新模式,有效解決法院物證存儲難、管理難、查找難的痛點。
“本人見證案件物證電動剃須刀以圖片和視頻形式上傳智能物證管理平臺,現將物證領回,承諾妥善保管,如因訴訟需要可隨時提供?!苯衲?0月15日,在桐鄉市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一起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中,原告飛科電器的代理人簽署了這樣一份《物證保管承諾書》。隨后,法庭將質證完畢的實物證據交還原告自行保管。這是"E嘉"區塊鏈物證管理平臺首次亮相,讓實物證據數據化保管成為現實。
為了確保信息存儲安全,平臺還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鏈”平臺對接,有效規避電子數據被篡改的風險。
“平臺利用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讓實物證據的影像信息進入平臺后就不可能再被改動,證據被徹底固定,這讓法院可以放心將實物證據退還給當事人保管?!眳⑴c平臺設計的嘉興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副庭長張濤介紹。
在系統的研發中,嘉興中院堅決貫徹浙江高院“平臺+智能”理念,實現物證管理平臺與浙江法院審判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上鏈后的數據可生成訪問鏈接,自動導入審判系統,承辦人可隨時在線查閱。如果案件進入二審程序,二審法院可以從審判系統中直接提取,無需再人工移送物證。平臺還為每個物證生成唯一的二維碼,法官和當事人可在案件審理期間通過掃描二維碼,在移動設備端查看,突破了物證只能當庭查看的限制,更大程度上保障了程序正義?!?#39;E嘉'區塊鏈物證管理平臺的研發,同時也是嘉興法院推進無紙化辦案辦公改革的一項重要成果,為實物證據數字化管理提供了‘嘉興樣本’?!奔闻d中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徐瑾介紹。
據統計,物證管理平臺試運行1個月以來,嘉興市范圍內累計騰空物證倉庫5個,涉及面積500余平方,釋放庫存物證4000余件。
嘉興法院將繼續堅持“整體智治”理念,持續信息技術與司法審判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打造全流程無紙化辦案的新模式,深入推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向社會輸送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